科技文献信息查询
服务平台
许昌科技大市场
许昌市科技创新公共服务中心
科技创新公共管理
服务平台
人才引进及技术转移
服务平台
大型科学仪器设施共享
服务平台
创新创业孵化
服务平台
  设为首页 欢迎访问许昌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您现在的位置: 许昌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 科技成果 > 正文
优质超强筋高产小麦新品种新麦26选育与应用
作者:佚名    科技成果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3170    更新时间:2022/4/13         ★★★
成果信息
项目年度编号:
2000120098
限制使用:
国内
省市:
河南
中图分类号:
S512.1
成果类别:
基础研究
成果公布年份:
2020
成果简介:
黄淮南部麦区是中国最大的商品小麦调出区和优质强筋小麦适宜生态区。为解决中国优质强筋小麦长期依赖进口、供给结构与市场需求脱节的局面,针对该区半冬性强筋、高产稳产多抗小麦品种缺乏,且现有强筋小麦品种品质稳定性差等突出问题,通过优异种质材料创制和育种技术创新,育成优质超强筋高产稳产小麦新品种新麦26(国审麦2010007),并发展成为中国优质小麦生产和产业化应用的主导品种。 1.采用“生化和分子标记示踪,品质正效应累加”优质基因型创制技术,实现了优异麦谷蛋白亚基的聚合,构成了新麦26超强筋分子遗传基础。利用生化、分子标记广泛筛选亲本,选择高面筋含量高面筋指数、大面积推广的新麦18与高硬度高吸水率的济南17杂交,从F2开始每世代均用生化、分子标记鉴定高、低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组成,新麦26实现了优质亚基Glu-Ax1/Bx7+By8/Dx5+Dy10和Glu-A3d/B3d/D3c的聚合,含有8个与醇不溶性麦谷蛋白含量相关的优异位点,麦谷蛋白表达量较亲本显著上调。 2.建立“选择世代递进式全程检测”品质表型综合鉴定技术,获得新麦26超强筋品质特性,填补了黄淮南部麦区优质超强筋小麦品种空白,有效缓解了中国优质强筋小麦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对每选择世代关键品质性状进行高标准递进式测定筛选,育成的新麦26品质指标高且稳定性好,2008~2019年农业农村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平均:硬度指数66.4,蛋白质16.1%,湿面筋31.6%,吸水率64%,稳定时间25.9min,拉伸面积177cm<sup>2</sup>,最大拉伸阻力771E.U,面包评分91分;被农业农村部组织的全国首届黄淮麦区优质强筋小麦品种质量鉴评会评定为超强筋、面包、面条小麦,其湿面筋含量、稳定时间和拉伸面积分别较超强筋标准增加4.3%、156.5%和15.3%,主要品质指标均超过加麦2号,是黄淮南部麦区唯一的超强筋小麦品种。 3.采用“确保群体,提高粒数,协调源库关系、提高库容”+“异地多点鉴定、逆境胁迫增压选择”技术获得新麦26高产稳产抗纹枯病特性,实现了产量抗性和品质的协同改良。通过株叶型塑造、群体优化、物候期调控、抗病性筛选等综合技术,实现高产稳产抗病。国家区域试验产量高于对照优质强筋主导品种新麦18,比普通高产对照周麦18略增;在38个环境组合中,新麦26秩稳定性指数为1.91,产量稳定性优于区试同组大多数品种。7年10次验收平均亩产661.3kg,其中9次超600kg。经中国农科院植保所抗病性接种鉴定,高抗/中抗纹枯病、慢/中抗叶锈病。 4.构建“节水稳氮”为核心的绿色丰产保优栽培技术规程,集成增筋增效、配麦配粉技术,建立“科研单位+种子企业+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粮食收储加工企业”推广模式,促进了新麦26大面积生产应用和产业化。制订了河南省地方标准《强筋小麦新麦26生产技术规程》,首次将“基于根层墒情监测的调亏灌溉方法”应用于标准化生产,推广“以构建合理群体结构为主、春季化学调控为辅”应变栽培技术,实现了大面积安全生产。完成了优质粮贸易和专用粉产业化开发,成为中国高端面包生产的理想原料和增筋增效、配麦配粉的骨干供给品种。 新麦26已成为中国优质强筋小麦品种选育与应用的标杆品种,累计收获面积4729万亩,近3年累计2364.6万亩,新增效益26.1亿元,优质商品粮贸易及专用粉开发新增效益0.6亿元。获植物新品种权1项,发明专利1项,发表论文22篇,获河南省农科系统科技成果一等奖1项。
申报信息
推荐部门:
新乡市科学技术局
登记部门:
新乡市科学技术局
相关专家机构
完成人:
蒋志凯马华平董昀王映红范永胜赵宗武刘景堂闫玉信唐振海李洋彭晓红盛坤杨丽娟李晓航王士坤
行业及专利信息
应用行业名称:
谷物及其他作物的种植
应用行业码:
011
联系信息
联系单位名称:
新乡市农业科学院
联系单位地址:
河南省新乡市红旗区新汲路114号
邮政编码:
453003

 

 

科技成果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上一个科技成果:
  • 下一个科技成果:
  •  

      

    Copyright © 2003 - 2023 许昌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电话:0374-2965381
    豫ICP备1501258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