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文献信息查询
服务平台
许昌科技大市场
许昌市科技创新公共服务中心
科技创新公共管理
服务平台
人才引进及技术转移
服务平台
大型科学仪器设施共享
服务平台
创新创业孵化
服务平台
  设为首页 欢迎访问许昌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您现在的位置: 许昌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 科技成果 > 正文
郏县红牛种质创新及生产技术集成利用
作者:佚名    科技成果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2817    更新时间:2022/4/11         ★★★
成果信息
项目年度编号:
2000120470
限制使用:
国内
省市:
河南
中图分类号:
S823.4
成果类别:
基础研究
成果公布年份:
2020
成果简介:
畜禽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的核心产业。郏县红牛作为珍贵的地方品种,具有肉质好、适应性强、耐粗饲等特点,产雪花肉的特质使其成为培育高档肉牛品种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源。但郏县红牛产业一直存在育种方向不明确、繁殖体系不健全和配套技术不完善等问题,导致饲养量逐年减少,产业不断萎缩。中国地方黄牛资源丰富,肉牛产业发展迅猛,但专门化肉用品种仍然缺乏。为了打破国际垄断和长期以来依赖引种的局面,加速地方黄牛肉用定向选育和科学改良,全面支撑中国肉牛产业健康稳定发展,项目组历时12年,在郏县红牛种质资源挖掘、良种扩繁及高效利用配套技术创新集成等方面开展了系统的研究,取得了如下创新性成果: 1、首次发掘了郏县红牛生长发育和优异肉质性状关键基因,创新集成综合育种方法,育成郏县红牛雪花肉牛新资源类群1个,提升了郏县红牛分子育种研究的国际地位和研究水平。发掘了与郏县红牛生长发育和优异肉质性状形成相关的7个功能基因,发现了15个突变位点,从遗传分析学角度全面阐释了郏县红牛优异肉质性状形成的分子调控机制,提升了郏县红牛分子育种研究水平和国际地位。集成应用了“分子选择+表型选育”综合育种方法,完善了郏县红牛系谱,提高了育种效率和选择准确性,创新育成了郏县红牛雪花肉牛新资源类群。该类群在生长发育和生产雪花肉能力方面得到显著提高,体型结构明显改善,现保有3个血统,种公牛9头、核心群母牛310头。育种方法可以指导应用于其他肉牛品种的选育改良。 2、创建了“2+3”生产繁殖技术模式,突破了该品种育种素材单一的技术瓶颈,实现胚胎的精准生产与高效成活,加快了郏县红牛繁育速度。"2+3”生产繁殖技术模式,即基因编辑胚胎、体外胚胎培养系统优化+高繁殖力系选育、高效繁殖技术、繁殖疾病诊疗体系。共生产体外胚胎3085枚,囊胚率达到42%;获得体内胚胎2544枚,移植917枚,得到新生牛犊495头,胚胎移植受胎率达到54%。该模式的建立提升了种质创新的效率,显著提高目标胚胎成活率,有效促进了郏县红牛的扩群增量。 3、建立了郏县红牛配套的智慧养殖和循环养殖模式,促进了该品种的自主创新、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发展。开发了人工智能技术平台,实现了对郏县红牛进行精准管理、精准配料、精准饲养、精准发情监控和精准疫病监控;制订了郏县红牛精确补饲与标准化饲养方案,针对在育的郏县红牛雪花肉牛新资源类群制订了郏县红牛育肥方案和郏县红牛育肥牛盈利模式。探索了节能减排方法、开发出郏县红牛循环养殖技术模式,高效解决了牛粪污染和秸秆利用问题。加快了郏县红牛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经12年联合攻关,获得国家专利8件,其中发明4件;登记软件著作权7件;发表论文55篇,其中SCI8篇,中文核心18篇;出版专著1部;颁布河南地方标准1个。近三年在河南、安徽、陕西等地多家企业进行技术推广示范,取得直接经济效益2.6亿元,社会效益21.8亿元。项目的实施将遗传资源优势转变为品种优势和经济优势,实现了产业提质增量、企业增效、农民增收。全面支撑了中国肉牛产业健康稳定发展,总体技术水平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申报信息
推荐部门: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登记部门: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相关专家机构
完成人:
施巧婷徐照学张子敬楚秋霞吕世杰王李辉黄永震王二耀张松山郭宏文
行业及专利信息
应用行业名称:
牲畜的饲养
应用行业码:
031
联系信息
联系单位名称: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
联系单位地址:
河南省郑州市花园路116号
邮政编码:
450008

 

 

科技成果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上一个科技成果:
  • 下一个科技成果:
  •  

      

    Copyright © 2003 - 2023 许昌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电话:0374-2965381
    豫ICP备15012589号